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乏这种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基础。我们把这种包蕴中国文化的学问称为国学。国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音韵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
包罗万象的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一步步地揳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领会先贤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宏的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通晓文义、熟习经史、通彻学问,让我们成为博学之士。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气质、改善性情、提高涵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厉行的谦谦君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也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毫无疑问,阅读国学经典,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先贤们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这些作品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阐述的“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论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所培养的温柔敦厚的情感,《道德经》所闪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范式。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触碰,进而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激浊扬清。